宜城教育资源网www.ychedu.com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中秋节来历 中秋节来历一 中秋节由古代祭月慢慢演变而来。古代历法把每个季节分为三个月,分别是孟月、仲月、季月。农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所以被称为“仲秋”,而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一半,所以被称为“中秋”。最初这一天被定为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日,慢慢就演变成为中秋节。 中秋节来历二 中秋节由嫦娥奔月的故事演变而来。这个我们最熟悉了,先是后羿射掉了多余的九个太阳,然后上天赏赐他一种成仙的药,他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妻子嫦娥,就把药交给嫦娥保管。在八月十五这天嫦娥吃了仙药,然后奔月亮去了。后羿思念嫦娥,所以每年这一天,都会在园子里摆上嫦娥最爱吃的东西,盼望她能回来团圆。之后,年年如此,代代相传,就演变成了节日,由于这天时值中秋,所以叫做中秋节。 中秋节来历三 中秋节由祭祀土地神演变而来。在农耕社会,农作物对于农民至关重要,所以人们经常祭祀土地。在秋季收获时,农民会祭祀土地神,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农作物收获的时节,因此逐渐演变成中秋节。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1. 月饼 :中秋节的主要特色莫过于月饼,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月饼更是占有突出的地位,久而为安。月饼是中秋节期间最重要的食品之一,用甜的、咸的、酥的、软的等各种口味来表达着人们的感情。 2. 赏月:在中秋节,人们习惯于赏月,这被视为一种高雅的文化传承。夜晚的清风拂面,皓月当空,傻傻地乘着月光散步,看月读书,感觉如同与天地之间和谐交融,感受到了祖先对宇宙的深刻认知,共同惊叹自然的神奇。 3. 玩灯 :中秋节时,供品物除了月饼之外,还有一种叫做灯笼的手工艺品。人们用红纸和竹篾做成各式各样的灯笼,如升龙灯、飞天灯、盘花灯等。这时,大街小巷,漫步的人们扶老携幼,或竞猜或赏灯,其乐融融。 4. 家人团聚 :中秋节也是家庭团聚之时。远方的游子纷纷回家,和家人团聚,欢快地分享月饼、赏月、玩灯、说笑时光。这是中国文化中家庭观念的重要体现,也是中秋节最美好的一面。 著名的中秋节诗词 1.《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3.《木兰花慢》 宋·辛弃疾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 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 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 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 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4.《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5.《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 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 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 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 今夜清光似往年。 宜城教育资源网www.yched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