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教育网
免费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含试卷分析详解|高中地理必修二人教版详细信息
宜城教育资源网www.ychedu.com免费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含试卷分析详解|高中地理必修二人教版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教材第92页活动1.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已超过自然界自我调节能力,成为影响自然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自然环境正以人类未能预知的方式发生着变化。图中隐藏的环境问题可能有矿山开采地区的土地资源、植被破坏,开采出来的废矿石堆积对土地和地表水、地下水会造成污染。修水坝对整个河流来说,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特征;对生活在河水中的生物来说,阻断了它们的生存空间,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对水坝上游,地下水水位抬高,库区水位提高容易引起滑坡等,对水坝下游,减少河流流量,泥沙淤积减少,河流入海口地区容易发生海水倒灌、侵蚀海岸,地下水水质变差等。城市是人类改造自然环境最剧烈的地方,现代都市的问题首先是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其次是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众多的城市环境对整个自然环境变化起什么作用,目前未知。2.(1)图6.5反映的是农业生产,图6.6反映的是工业生产。(2)图6.5的农业生产将土地开垦为耕地,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肥力下降等生态破坏问题,但它作用范围小,若干年后自然景观还有可能恢复。图6.6发展大规模、集约化的工业化生产,不仅造成生态破坏,还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破坏面积大,程度深,被破坏的环境短期内是很难恢复的。(3)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答案。例如,水稻种植中因大水漫灌导致土壤盐渍化,山区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采挖甘草、发菜、牧养山羊导致沙化面积不断扩大。二、教材第97页活动1.略。2.有必要。人类在森林区内修筑公路,已经侵占和破坏了蛇的生存环境,如果再不对蛇的迁移进行保护,蛇数量的减少以至灭绝不可避免。这种做法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3.(1)正确,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2)不正确,对可再生资源可充分利用,对非可再生资源要节约、综合利用。(3)不正确,可以砍,但要砍、育结合才能持续发展。(4)正确,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5)正确。(6)正确。保护野生自然区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式,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7)正确。用可持续发展系统来解释,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环境属于生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二者协调发展,才能达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向义"《管子》。两诗句都体现了我国古代有关人地关系的思想。据此回答1~2题。1.材料中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A.天命决定一切 B.人类主宰自然C.人定胜天 D.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2.该思想形成于()A.农业社会时期 B.工业社会时期C.人类社会早期 D.后工业化时期解析:此思想形成于人类社会早期,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把一切自然现象及其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归结为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作用。答案:1.A2.C3.下图是东汉时期的"狩猎生产图",图中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D.寻求人地协调解析:我国东汉时期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时期,人们从事的主要是农业活动。因此主要是通过耕作、灌溉、施肥等农业技术手段,作用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利用气候资源,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食物。在这一时期,人类已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和生产活动改造自然。答案:C图甲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乙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读图,完成4~5题。4.图乙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有()①坡地垦田②围湖造田③林地利用④果园开发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5.对于该地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有()①生物多样性减少②湖泊淤积,调蓄功能增强③环境污染④下游洪水威胁增加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第4题,对照甲、乙两幅图可以看出,甲图中500m等高线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在乙图中却分布有耕地,属于陡坡开垦;对照甲、乙两图,不难发现乙图中湖泊面积缩小,且周围分布有较多耕地,因此主要是围湖造田造成的。第5题,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如陡坡开垦,会导致水土流失,造成湖泊淤积,调蓄功能减弱,造成河流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易产生洪涝灾害。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会造成生态破坏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答案:4.A5.D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亦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它阐明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具体方案。据此回答6~7题。6.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下列说法或做法中可以证实的是()①"竭泽而渔……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而明年无兽"②历代各朝均大兴土木建宫殿等大型建筑③盛世滋丁,永不加赋④封山育林,以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鳌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7.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了3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D.综合性原则解析:第6题,①说明了可持续发展中的持续性原则;②造成了森林的破坏;③导致人口增加过快;④封山育林,定期开采,维护了资源的更新,避免了资源的过度使用。第7题,公平性既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的公平,也包括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间的公平。答案:6.D7.A8.某中学课外活动小组在"世界环境日"当天,整理出两则材料刊登在校报上,引起了全校学生的共鸣。材料一关于鱼类的漫画。图1小鱼的哀求图2也得用保护伞呢材料二由美国和加拿大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组成的一个科学小组,历时4年完成了一项名为"生物多样性缺失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的调查。他们将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该报告警告世人,若按照目前人们的行为继续下去,到2048年,目前可食用的海洋鱼类和贝壳类中有90%会完全消失,大海将变得死气沉沉。(1)材料一中,图1、图2各反映了什么问题?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些原则?(2)针对图1中老汉的做法,我国政府已经制定了怎样的政策?(3)材料二中科学家的研究结果是否可信?我们应如何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解析:第(1)题,由图中两幅漫画所反映的现象,不难得出答案。第(2)题,图1中老汉的做法是过度捕捞,我国政府已制定并实施了休渔政策。第(3)题,当前人们的过度捕捞行为有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我们可以通过发展养殖及保护海洋环境等措施来保护海洋生物的生存与发展。答案:(1)图1反映过度捕捞,违背了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图2反映了环境污染严重,违背了公平性原则。(2)部分海域的季节性休渔政策。(3)可信。措施:①控制近海捕捞强度,合理发展滨海养殖业和远洋捕捞业;②实行休渔政策;③禁止向海洋中排放工业废水等污染物。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读我国某地区地理要素关联图,完成9~10题。9.下列叙述符合图中所示地区景观的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D.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10.该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人口多,增长快 B.不合理利用资源C.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D.工业化快速发展解析:第9题,图示内容主要反映的是我国南方地区,只有选项B符合。第10题,四个选项均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环境问题突出的原因,但其根本原因是人口数量多,增长速度快。答案:9.B10.A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11~13题。11.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A.重金属盐 B.氮、磷营养物C.固体废弃物 D.泄漏的石油12.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13.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A.赤道附近 B.大洋中部C.中、低纬近海 D.高纬近海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明确赤潮的主要形成原因,即海水富营养化和气温高。第11题,赤潮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影响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大量含有氮、磷等营养物的废水排入海水中,使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藻类能够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可见B项正确。重金属盐、固体废弃物和泄漏的石油虽然可造成海洋污染,但不能被赤潮生物吸收利用,因而不会引发赤潮,故排除A、C、D三项。第12题,水温高,赤潮生物繁殖生长快;风力小,易于赤潮生物聚集。因此水温高、风力小的海域易暴发赤潮,故选C项。第13题,赤道附近水温高、风力小,但含氮、磷的污水排入少,故A项错误。大洋中部远离海岸,陆地上排放的含氮、磷的污水难以到达,故B项错误。中、低纬近海水温较高、陆地污水排入较多,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繁殖,故C项正确。高纬近海水温低,不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故D项错误。答案:11.B12.C13.C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3年1月7日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相继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材料二2013年1月7日至13日全国雾霾日数实况图。(1)指出雾霾持续日数最多的主要地区。(2)面对雾霾天气,你认为政府应该采取哪些防治措施?解析:(1)读图可知,雾霾持续日数最多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平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这些地区地形平坦,地势低,污染物不易扩散;同时,这些地区工业发达,粉尘污染严重。(2)减少雾霾天气的政府决策应从技术、政策等角度去分析。答案:(1)华北(黄淮海)平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2)加强监测与预报,及时发布信息;暂时关停严重污染大气的企业或施工单位;积极寻求产业结构调整,以促进环境好转;鼓励扶持新能源或节能产业;提倡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使用;加强绿化。 宜城教育资源网www.ychedu.com
免费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含试卷分析详解|高中地理必修二人教版
宜城教育资源网免费提供课件、试题、教案、学案、教学反思设计等备课资源。数百万资源,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宜城教育资源网
免责声明 :本站资源版权归原著作人所有,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宜城教育资源网主办 站长:此地宜城 邮箱:yrqsxp@163.com  QQ:290085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