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教育网
免费第二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含教学反思设计高二地理详细信息
宜城教育资源网www.ychedu.com免费第二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含教学反思设计高二地理第二节环境问题及其实质●课标要求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课标解读1.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2.通过不同文明时期环境问题,使学生理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3.通过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让学生认识环境问题的实质。4.逐步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观念和意识。●新课导入建议用当前某一重大环境问题设问,探讨产生的原因及实质。课标解读 重点难点1.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2.理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认识环境问题的实质。3.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观念和意识。 1.环境问题的分类。(重点)2.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实质。(难点)环境问题及其分类1.概念狭义: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作用下,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变化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广义:包括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2.分类(1)按表现形式类型 举例 典型地区 相互关系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发达国家 环境污染可能导致生态破坏,生态破坏也会影响环境污染的发生及其后果生态破坏 森林毁坏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 发展中国家 (2)按发生的先后顺序及发生机制①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界本身引起的。②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不适当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引起的。③复合效应:原生环境问题与次生环境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叠加形成的。1.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提示】二者都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其中,自然灾害主要是自然原因引起的。而广义的环境问题包括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和人为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发展1.不同历史时期的环境问题历史时期 主要活动 主要环境问题采猎文明时期 采集、狩猎 以气候危机和食物危机为代表的生态问题农业文明时期 烧荒、垦殖、兴修农田水利工程等 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工业革命以后 工业化、城市化 地区性、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进一步加剧2.人类与环境问题的关系(1)人类与环境问题相伴而生。(2)人类在不断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3.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大范围、高危害。2.采猎文明时期不存在次生环境问题,这种说法对吗?【提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采猎文明时期,人口少,人类活动的能力和范围小,对环境的影响微弱,环境问题主要是由洪涝、干旱等自然原因引起的。但采集和狩猎也会给生物资源造成破坏,引起物种灭绝,但这种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影响较小。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实质1.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1)巨大的人口压力:人口多,增长快,过量开发自然资源,造成生态危机;大量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导致环境污染加剧。(2)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加快了资源的耗竭速度,导致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传统发展模式只关注经济产值、利润增长和物质财富增加,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2.环境问题的实质(1)实质:环境问题就是资源问题、发展问题。(2)根源:人类中心主义指导下的传统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3)出路:转变观念与发展模式,寻求与自然相和谐的、健康的和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3.可再生资源可再生或循环利用,不会出现资源短缺和枯竭问题,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提示】可再生资源可再生是在人类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前提下,如果人类活动的规模、强度超过了环境所能承受的限度,就会导致各种环境问题。因此,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不仅加快了资源的耗竭速度,而且会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问题的分类【问题导思】1.原生环境问题只能是自然界本身原因引起的吗?【提示】不是。有时人类不当的活动也会引起或诱发原生环境问题。2.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关系如何?【提示】环境污染可能会导致生态破坏;反过来,生态破坏也会影响环境污染的发生及其后果。环境问题分类的方法很多,按表现形式可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发生机制,一般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类。1.原生环境问题与次生环境问题的比较类型 原生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导致因素 主要由自然界本身的原因引起 由人类不适当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表现 自然灾害 地方病 工农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 不合理利用资源引起的生态破坏含义 由自然力量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 一些地区因某种化学元素不足或过多而引起的疾病 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环境破坏,引起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举例 地震、海啸、泥石流、台风、干旱、洪涝等 地方性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大,缺硒引起的克山病等 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等 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土壤次生盐碱化等相互联系 原生环境问题与次生环境问题很难截然分开。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叠加,形成"复合效应",使环境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例如,修建水库、大坝可能诱发地震;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局部地区地面下沉或塌陷等2.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比较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概念 主要指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大量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的环境破坏,进而导致环境退化,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原因 环境中废弃物、污染物过多,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过度开发资源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环境各组成要素的机能减弱或退化。表现 多表现为环境某个或某几个组成要素受污染或破坏,多为局部的环境问题 多表现为环境各组成要素整体退化,多为整体性的环境问题举例 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等 森林毁坏、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自然景观破坏等分布 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主体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相互联系 环境污染,尤其是全球性环境污染可能导致生态破坏,反过来,生态破坏也会影响环境污染的发生和其后果;二者都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1)威胁生态平衡。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生态失衡,致使环境质量下降,甚至造成生态危机,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2)危害人类健康。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致使人们呼吸被污染的空气,饮用被污染的水,吃被污染的鱼、肉、果、菜,遭受噪声的折磨,这些都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3)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会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下图是非洲部分地区示意图及C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B两地自然带的名称。(2)图示阴影部分位于非洲撒哈拉地区,该地区是世界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请根据C地的气候资料分析当地荒漠化危害严重的自然原因。(3)撒哈拉地区的畜牧业由过去的以游牧业为主向现在的商品性定居牧业转化。近几十年来,该地区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对粮食的需求迅速加大,致使撒哈拉以南地区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请分析该地区人类活动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理解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和发展趋势,以及原生环境问题与次生环境问题的"复合效应"。【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和图示信息可以确定,A地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B地位于撒哈拉沙漠南侧的热带草原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第(2)题,从图中气候资料分析,图示阴影地带气温高,蒸发旺盛,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易发生土地荒漠化。第(3)题,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破坏植被,在干旱地区容易使土地荒漠化问题加剧。商品性定居牧业的发展使畜牧业生产规模扩大,造成草场超载,旱作农业的北进使草场破坏面积增大。【答案】(1)A:热带荒漠带;B:热带草原带。(2)C地月均温在22℃以上,气温高,蒸发量大;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气候干旱,极易产生荒漠化现象。(3)商品性定居牧业增加了草场的压力,导致草场的退化;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使草场植被遭到破坏。环境问题的发展、产生原因和实质【问题导思】1.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地关系怎样?【提示】采猎文明时期,人类崇拜自然,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利用自然,人地关系紧张;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征服自然,人地关系全面紧张,最为尖锐。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巨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等。1.环境问题的发展2.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实质主要原因 主要表现巨大的人口压力 人们为了满足生活需要,无节制地砍伐森林、滥垦草原,在许多地方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大量有害、有毒物质产生,环境污染不断加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加剧资源的耗竭速度,而且带来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 在传统发展模式的支配下,人们关注的目标是经济产值、利润增长和物质财富增加。受这种观念的驱使,人们为了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不惜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从本质上来讲,环境问题就是资源问题,发展问题。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的方法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是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近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掌握环境问题成因分析的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1)根据环境问题的类别和性质进行分析不同的环境问题其成因不同,必须针对这种不同进行具体分析。就污染来说,大的成因是因为污染物排放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而对生态破坏来讲是因为人们获取资源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供应能力。(2)针对造成环境问题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导致环境问题形成的具体原因是各不相同的,如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水的污染以及垃圾、噪声等污染,不同的污染方式具体成因各不相同,又如生态破坏包括土地沙化、盐碱化、森林破坏、草场退化等不同方式,其成因又是各不相同的。对于这些不同的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其原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E怪圈"是指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形成的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确切地说,是指"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由于PPE怪圈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困地区存在的普遍性,因而被视为贫困地区贫困问题产生机制的一种理论模式。(1)从①、④线索入手,简述PPE怪圈的形成原因。(2)从③、⑤线索入手,简述贫困与环境的相互关系。(3)请简要说明如何走出"PPE怪圈"。【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人口与环境、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人口增长应当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人口的过度增长,再加上不注意保护环境,必然会使人类与环境的矛盾加剧,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阻碍经济发展,使生活贫困;而贫困的生活,又使人们为了养老和增加劳动人口,导致人口过度增长,形成"生活贫困一人口增长一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解析】第(1)题,把握住"从①、④线索入手",可以看出:人口过度增长导致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生活贫困,为生存需要,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环境退化。第(2)题,生活贫困导致当地政府及居民科学文化素质较低,环境意识淡薄,环保投入少,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环境质量,使环境恶化,而环境恶化又加剧贫困,形成恶性循环。第(3)题,环境问题症结在于人多、贫困,所以必须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居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快脱贫步伐,加大治理力度等。【答案】(1)人口增长加大人口压力,造成资源短缺,对环境的压力增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长期的环境效益,致使环境问题加剧。(2)贫困使人们注重生存、忽视环保,导致环境问题产生,并且出现环境问题时,缺少必要的经济和技术投入进行环境治理;环境问题往往又加剧了贫困,二者相互影响,造成恶性循环。(3)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实施环境工程和颁布环境保护法规;③合理规划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④国家及政府增加资金投入。教材P16图1-2-17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由图中可知:1.工业化初级阶段和工业化起飞阶段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后工业化阶段环境质量不断提高。2.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在处理与环境的关系时走过的路子是"先污染,后治理。"3.给我国发展的启示:应当认识到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走过的弯路,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1.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化起飞的国家中,最能典型地反映出这种关系的城市是()A.柏林 B.伦敦C.旧金山 D.圣彼得堡2.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该认识到()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排污量大的企业D.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3.这种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A.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B.人的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C.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的不断调整D.发达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调整【解析】图中所示的是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由不协调逐渐走向协调的发展道路。第1题,伦敦最能反映出图中所示关系曲线,其他城市所在的国家德国、美国、俄罗斯等工业革命均发生在18世纪末或19世纪。第2题,A项明显不能采用;B项"自然解决"不可能;C项"杜绝建设"不符合经济发展需要,因为发展是第一位的,采取治污措施才是根本所在;D项既实现了发展又不走弯路。第3题,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产生,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答案】1.B2.D3.A教材P14活动【点拨】古文明衰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多数就与生态破坏有关。走向衰亡的古代文明主要有古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玛雅文明等。其中苏美尔文明的衰亡就有生态原因,可上网、上图书馆等查找相关资料。【答案】在距今大约6000~7000年前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谷地,即今伊拉克境内,孕育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也称苏美尔文明)。依靠充足的灌溉水源和犁的发明,农民生产了超出他们家庭所需要的食物,剩余的谷物开启了城市发展的大门。但是,他们的灌溉技术并不是可持续的,水坝和运河渐渐淤塞,河水漫灌和盐分累积使土壤逐渐失去肥力,加之技术不足及频繁受到入侵者的侵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苏美尔人无法阻止环境的退化,文明因而走向衰亡。广义的环境问题,既包括人为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也包括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和发生机制,一般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大类。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各组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中,可能主要由人为原因诱发的是()①森林火灾、地震②水土流失、地面塌陷③环境污染、土地次生盐渍化④火山爆发、台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2.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尽管各国所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但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是相同的B.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C.人类的经济活动,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会导致生态破坏D.荒漠化成为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都说明环境问题已发展为全球性问题【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环境问题的概念、分类和环境问题的分布。第1题,属于人为原因诱发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地面塌陷、环境污染、土地次生盐渍化等,其他主要为自然原因引起的。第2题,各国所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是不同的。【答案】1.B2.A3.甘肃省定西县是全国著名的贫困县,在西部大开发的推动下,逐渐脱贫致富。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导致定西县贫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该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定西县脱贫致富源于退耕还林、还草,坚持走生态农业之路。结合上图完成下列要求。①将下列字母代号填入上图中的方框内。A.牛、羊 B.沼渣、沼液C.沼气池 D.肉、奶、皮毛②据图说明定西县脱贫致富的主要措施。【解析】第(1)题,首先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定西县位于黄土高原西部,地形崎岖,加之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故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第(2)题,第①小题根据各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和产出关系进行分析作答。如苜蓿--牛、羊--肉、奶、皮毛--农户,沼气池产生沼渣、沼液,可为苜蓿生长提供肥料。第②小题,定西县脱贫致富的措施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总结为:调整产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发展生态农业,开发农产品的综合利用;建立农产品加工厂;发展沼气,改变能源结构等。【答案】(1)水土流失位于黄土高原西部,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毁林开荒,破坏植被(2)①见下图:②调整产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开发农产品的综合利用,增加了经济效益,保护了生态环境;开发利用沼气等新能源,改变单一的能源结构;建立农产品加工厂。4.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所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都较低的时段是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C时段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这一时段属于人类社会________时代。此时人类的人地关系思想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经济不断增长,但环境污染程度较低的理想年代,应是图中所示的________时段,其形成原因是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人类谋求与环境________发展的结果。【解析】本题通过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考查学生读图能力以及对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理解。从图中可以看出,A点以前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污染程度都较低;A~C时段随着经济的增长,环境污染程度也随之加剧;C点以后经济继续发展,但环境污染程度降低;到B点以后,环境污染水平处在较低水平,而此时段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究其原因,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的逐步成熟,环境问题最终会在发展过程中解决。【答案】(1)A点以前此时人口数量较少,生产规模小,利用自然资源和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都在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2)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同步增长工业化人类征服自然(3)B点以后可持续一、选择题2012年6月21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三沙市,下辖西沙、中沙、南沙诸群岛及海域,涉及岛屿面积13平方千米,海域面积200多万平方千米。三沙市人民政府驻西沙永兴岛。完成1~2题。1.永兴岛的主要植被类型()A.亚热带常绿林 B.热带雨林和季雨林C.热带稀树草原 D.亚热带硬叶林2.随着三沙市的建立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海南省计划在永兴岛大力发展海岛旅游业和海水养殖业,易引发的环境问题()A.水土流失严重 B.滨海湿地消失C.海水污染加剧 D.海平面上升【解析】第1题,永兴岛位于我国南海,为热带海岛,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故主要的植被为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第2题,该岛属于热带海岛,随着海岛旅游业和海水养殖业发展,排放的污染加大,则海洋污染加重。【答案】1.B2.C浙江是"江南水乡",但水乡亦愁水。结合漫画"挥汗如雨",完成3~4题。3.造成浙江省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是()A.时空分布不均 B.需求结构不合理C.人均拥有量少 D.生产利用效率低4.漫画中人类过度的行为最可能导致()A.水质下降 B.地面沉降C.降水增多 D.土壤酸化【解析】第3题,注意自然原因,BCD项都属于人为原因。第4题,漫画反映过度开采地下水,故可能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地面下沉。【答案】3.A4.B结合我国2009年与2010年重点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年际比较图,回答5~6题。5.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①工业、生活排放的污水②交通运输中的汽车尾气③城市生活垃圾④工厂排放的废气、工地扬尘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6.2010年,环境保护重点城市总体平均的二氧化硫浓度略有下降,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均有所上升。要降低重点城市中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应采取的措施包括()①大力发展公共交通②鼓励购买家庭轿车,方便人们出行③合理布局城市工业④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第5题,工业、生活排放的污水不会造成空气污染,城市生活垃圾主要为固体废弃物污染。第6题,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可以减少车辆的出行,减轻交通产生的大气污染;鼓励人们购买家庭轿车,会加重交通压力,增加交通带来的大气污染;合理布局城市工业可减轻大气污染;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减少能源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答案】5.C6.C读图,完成7~8题。7.图中所示反映了我国某地区的环境问题。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B.不合理的灌溉C.过度开采地下水D.过度樵采和滥垦滥牧8.该环境问题对该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是()A.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安全B.影响京广铁路线等重要交通线路的安全C.提高了河流的泄洪能力使得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D.该地的降水增加形成涝灾【解析】第7题,图中反映的是地面沉降问题,地面沉降是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的。第8题,地面沉降会影响地面建筑物及工程的安全,地面沉降会使河流泄洪能力降低,并不会增加该地区的降水。京广铁路并不经过该地区。【答案】7.C8.A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普遍较发达国家严重,随着社会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也普遍重视环境保护。据此回答9~10题。9.目前,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相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得到缓解,其原因是()①发达国家人口比发展中国家少得多,那里的环境问题从一开始就比发展中国家轻得多②目前发达国家经济、技术、管理水平较高,又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对环境保护的能力强、投入多③一些发达国家把重污染的企业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④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追求减弱、目标降低⑤一些发达国家依靠法律管理环境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⑥发达国家人口素质较高,没有破坏环境的行为和现象A.①②③ B.②③④C.②③⑤ D.③⑤⑥10.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对其含义理解不正确的是()A.没有人类社会及其发展,就没有现在的环境问题B.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生产力水平、社会形态、人们的观念等都会不同,环境问题的性质、特点也会不同C.人类社会越是发展,环境问题越是严重。要解决环境问题,人类必须停止发展D.环境问题由人类社会发展而产生,也会因人类社会发展而得到治理【解析】第9题,发达国家经济发达,技术先进,在避免环境问题发生和治理环境问题方面要优于发展中国家,另外发达国家污染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也会使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较发达国家严重。第10题,人类与环境问题相伴而生,也在不断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人类应当积极寻求适当的途径和方式解决环境问题,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停止发展的观点是错误的。【答案】9.C10.C二、综合题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随着机动车数量增加以及城市建设大规模进行,汽车尾气和施工工地扬尘都会使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据深圳国家气候观象台的观测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2月18日,2007年深圳共有217天记录为灰霾,刷新2004年176天的最高纪录。材料二深圳市2007年1~12月月平均能见度和灰霾日数统计。(1)简述大气能见度与灰霾天气的关系。(2)据图说明2007年深圳市灰霾日数的分布特征并作出合理解释。(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07年深圳灰霾日数增多的原因。【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分析可知,灰霾天气使得能见度降低。第(2)题,注意结合图示分析总结,不同的月份(季节)灰霾天数有变化,其中秋冬季节受天气影响,灰霾日数较多。第(3)题,注意结合材料分析,灰霾的多少与大气中悬浮物增多和降水偏少有关。【答案】(1)灰霾天气会使大气能见度降低。(2)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秋冬季节灰霾的日数较多。秋冬季节降水偏少;大气层较为稳定,不利于悬浮物质的输送和扩散。(3)汽车尾气及施工工地扬尘使大气中的悬浮物质增多;降水偏少,相对湿度低。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近日,绵阳周边高新区、青义镇、南塔村等地许多农民把油菜秸秆就地燃烧,引发了绵阳城区烟雾笼罩。"狼烟围城"这一举动产生了很多环境问题。燃烧后的灰可以作为肥料还田,但在燃烧过程中,地表土层中的某些养分会遭到破坏,从而造成肥力损失。其实燃烧产生的灰质肥料,如钾肥,也不是因为燃烧才产生,而是原本就存在于秸秆中,只是燃烧消耗了其他物质使其含量比例提高而已,可以用其他手段加以利用。长期的燃烧造成有机肥力下降,无机肥力提高而已。此外,空气中的PM2.5和PM10也与农作物秸秆燃烧有很大关系。(1)材料反映了哪两类环境问题:________、________。(2)环境问题的实质是________。(3)为防止"狼烟围城"再次发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地农民应采取哪些措施。(列举两点)【解析】第(1)题,材料以大气污染反映环境污染问题,以土壤肥力下降反映生态破坏问题。第(2)题,环境问题在社会发展中产生,也必然要在发展中得到解决,故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第(3)题,"狼烟围城"的直接原因是大量燃烧秸秆,故治理措施主要从秸秆的合理使用方面分析,如秸秆还田,秸秆生产饲料、秸秆造纸等。【答案】(1)环境污染生态破坏(2)发展问题(3)发展生态农业、秸秆还田、秸秆生产沼气、秸秆加工饲料、秸秆造纸(任答2点即可) 宜城教育资源网www.ychedu.com
免费第二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含教学反思设计高二地理
宜城教育资源网免费提供课件、试题、教案、学案、教学反思设计等备课资源。数百万资源,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宜城教育资源网
免责声明 :本站资源版权归原著作人所有,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宜城教育资源网主办 站长:此地宜城 邮箱:yrqsxp@163.com  QQ:290085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