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教育网
免费第三节 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教案含教学反思设计高二地理详细信息
宜城教育资源网www.ychedu.com免费第三节 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教案含教学反思设计高二地理第三节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课标要求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课标解读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资源问题的空间分布。2.利用简单的生活实例的讲解使学生明白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3.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4.运用身边的实例讲解农村和城市生态建设。●新课导入建议以我国典型的生态农业实例导入新课--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课标解读 重点难点1.理解自然资源问题的表现及其解决的途径。2.了解农村生态建设的含义和我国不同地区农村生态建设的重点。3.了解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城市生态建设的主要途径。 1.资源问题及生态问题的现状。(重点)2.资源问题及生态问题的成因及保护措施。(难点)自然资源保护1.自然资源系统(1)内部组成:土地、气候、水、生物资源等在不同区域的组合与匹配,构成不同的资源类型和资源结构。(2)外部矛盾:存在着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即资源问题。2.资源问题的表现北方:地多水少南方:地少水多,能源不足东部:人地矛盾西部:水资源与土地资源不匹配华北:人口与资源矛盾的焦点地区3.资源问题的影响(1)资源利用不当造成的环境污染,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2)资源因掠夺性开发而迅速退化甚至枯竭,影响社会发展。4.自然资源保护(1)目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实现在保护自然资源存量的前提下发展经济。(2)措施①对不可再生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加强资源勘测,增加后备储量,积极寻找新的替代品②对可再生资源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利用过程中促使其不断更新1.南方地少水多,存在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吗?【提示】在南方尽管地少水多,但由于河流水污染与湖泊富营养化等,使水质不能符合要求,形成水质型缺水。农村生态建设1.概念:是指运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通过有效的生态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生态经济系统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2.内容农村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农林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农业资源多层与高效利用乡镇企业污染管理农村肥料、饲料、燃料建设发展生态型庭院经济生态农业或持续农业体制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村建设等城市生态建设1.概念:通过运用生态学原理,实施生态工程,对城市进行的规划、设计、实施和管理,以达到或基本实现生态城市目标的综合性建设。2.城市生态系统概念 在人类活动支配下,以人为核心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复合体特点 生物组成部分以人为主体;非生物组成部分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对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分解功能不安全,易造成环境污染等严重的环境问题 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能力都较弱2.在我国农村,推广和实施各类生态农业模式的重要意义有哪些?【提示】建立良性生态系统(或形成生态良性循环),达到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和农产品无害化;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自然资源保护【问题导思】1.自然资源按照性质如何分类?【提示】自然资源按照性质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大类。2.从能源开发利用的角度,简述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具体措施。【提示】①优化能源结构(扩大煤炭、水能、核能的利用率);②调整产业结构;③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④加强地质勘探,努力开发本国的油气资源;⑤实现石油进口的多元化;⑥增加石油的战略储备。1.自然资源的保护措施及目标2.我国不同地区自然资源问题的空间分布地区 自然资源优势 自然资源劣势 资源问题南北差异 北方 土地资源多,能源和铁矿丰富 水资源缺乏,磷矿、有色金属矿少 地多水少,水土配合不佳 南方 水资源丰富,有色金属、磷矿丰富 土地资源少,能源缺乏 地少水多,易发生洪涝灾害东西差异 东部 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 土地资源缺乏 人地矛盾突出 西部 能源资源丰富 干旱缺水 水土资源不匹配,水资源是限制农业生产的瓶颈华北地区 平原面积广阔 降水相对较少、水资源短缺 人地矛盾、水土配合不佳,人口与资源矛盾加剧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关系采用科学方法开采化石燃料资源,提高资源的回收率,改变乱采滥挖、采富弃贫、破坏矿产资源的现象→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水平,减少生产过程中能源的严重耗损在能源资源开发与使用中,环境保护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防止环境污染在矿区生产中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因开采能源而扰动、破坏土地,造成地面塌陷时,由采矿者负责进行复垦,恢复到可利用状态→防止生态破坏以化石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减少环境污染实行能源结构改变,在化石燃料中尽可能使用天然气→减少环境污染目前全球有11亿人缺乏安全饮水,每年有500多万人死于与水有关的疾病。预计到2025年,全球2/3的人口将生活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地区。有资料表明,伴随水资源危机而出现的"环境难民"在1998年达到2500万人,第一次超过"战争难民"的人数。据预测,在2025年,由水荒导致的难民将多达1亿人。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世界性水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不合理地开垦荒地B.酸雨和臭氧层的破坏C.气候变化D.工农业发展和人口增长(2)在目前状况下,缓解水资源紧张的主要方法是()A.减少浪费和污染B.加强海水淡化C.发展生态农业D.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运用水资源短缺问题的相关知识。【解析】第(1)题,局部地区的水资源紧张主要是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全球性水资源紧张则主要是由于生产、生活对水的需求增长过快。第(2)题,目前条件下缓解水资源紧张的重点应放在节流上,即减少浪费和污染。【答案】(1)D(2)A农村生态建设与城市生态建设的对比【问题导思】1.农村生态建设就是发展生态农业吗?【提示】不是。农村生态建设是指运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通过有效的生态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生态经济系统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发展生态农业只是农村生态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2.城市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在组成和结构上有很大不同,这对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有哪些启发?【提示】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能力都较弱。当受到外界干扰时,其生态平衡只有通过人们的正确参与才能维持。因此,要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和保护,要努力做好城市生态立法、景观布局、城市绿化、环境污染防治和城市灾害预警、城市环境卫生和城市资源配置等工作。项目生态建设 内容 生态系统的特点 生态建设方向农村生态建设 农村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农林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农业资源多层与高效利用,乡镇企业污染管理,农村肥料、饲料、燃料建设,发展生态型庭院经济,生态农业或持续体制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村建设等 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它有如下鲜明特点:①为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而加入的辅助能源,是经过加工的能源而非自然能量;②人工管理降低了系统多样性,使系统的特定生物产量最大;③系统中的主要生物为人工选择下形成;④系统受外部人为力量的有目的控制 重点搞好农田生态系统的高产、高效、持续发展;注重生态农业和持续农业体制建设;搞好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村建设城市生态建设 城市生态建设和保护城市生态立法,景观布局规划、城市绿化、环境污染防治、城市灾害预警、城市环境卫生、城市资源配置等 ①系统中主要组成部分是以人为主体,非生物组成部分由自然和人工环境二者组成;②系统对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分解功能不完全,大量物质和能量常以废物形式输出,易造成环境污染;③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能力弱 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努力做好城市生态立法、景观布局、城市绿化、环境污染防治、城市灾害预警、城市环境卫生、城市资源配置工作生态城市建设是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下图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A.K2线 B.AC曲线C.AD曲线 D.AB曲线(2)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为解决我国北方城市冬季采暖期耗煤带来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A.因地制宜利用地热等清洁能源,使空气洁净B.大量使用家庭空调制暖,使用方便C.在煤炭资源丰富地区集中供热,再输送到采暖城市D.减少煤炭使用量,增加石油消费比重【思路点拨】解答本题主要是认真读图析图,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K2没有变化;AC曲线和AD曲线生态环境质量先降低后升高;AB曲线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下降,这是最不可取的。第(2)题,要解决我国北方城市冬季采暖期耗煤带来的问题,保持城市清洁,就要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答案】(1)D(2)A教材P43活动【点拨】由于生活质量的差异导致了牧民的"愁"与"乐",其根本原因在于是否遵循了因地制宜的原则,促进了当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答案】(1)牧民"愁"是因为牧民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超载放牧,导致了草场退化、沙化,生态环境恶化,草场载畜量降低,从而造成新一轮的超载放牧,形成恶性循环,牧民收入越来越低。牧民"乐"是因为甘肃省会宁县的牧民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可再生资源草地在利用过程中促使其不断更新,实现在保护自然资源存量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形成了良性循环,牧民增产增收。(2)对比以上两种情况,我们得到的经验教训是:对可再生资源,不能进行掠夺性开发;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利用过程中促使其不断更新,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教材P46活动【点拨】农村生态型庭院经济能够充分利用庭院空间发展生产,不仅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还会取得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答案】在农村生态型庭院经济的各种模式中,物质和能量会尽可能多地流向人类,废弃物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提高了物质养分的利用率,并且把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空间和生物链,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实现各种资源的价值,并保证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但促进了经济发展,还保护了生态环境,维护了农业生态平衡。下表是2009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读表回答1~2题。国家 储量百分比(%) 产量百分比(%) 消费量百分比(%)中国 36 97 41美国 13 0 13日本 0 0 26其他 51 3 201.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2009年仅占36%,其主要原因是()①世界稀土资源的储量基数提高②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③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④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A.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B.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C.对稀土资源进行鼓励性开采D.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市场上的出口份额【解析】第1题,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占世界比重的下降,可能与我国稀土储量的下降和世界稀土总储量的上升有关。第2题,为了促进我国稀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国应减少对稀土资源的乱挖滥采,进行保护性开采;同时加大对稀土的提炼与加工,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答案】1.A2.B3.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地区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前后比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矿产资源开发前矿产资源开发后(1)列举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该地区会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2)简述解决该地区上述问题的主要措施。【解析】第(1)题,通过两图的对比可以看出,煤炭的开发使得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容易引发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过度挖煤会引起地面塌陷,破坏地下水的含水层结构;煤炭的运输与存放还会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等。第(2)题,针对地表植被破坏可以加强绿化,开展土地复垦;针对地面塌陷可以采取回填的措施,对大气污染和水污染要加强治理。【答案】(1)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过度挖煤,地面塌陷;破坏地下的含水层结构,污染地下水。(2)存放表土,随时分片回填;土地复垦,植树种草;加强对污染物排放的治理。(答对两点即可)4.读我国某生态农场平面示意图及其生产过程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这里发展肉、蛋、奶、蔬菜、鱼生产主要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2)结构示意图所显示的生产过程中,过程________的环境效益最大。(3)简析该农场建设生态农业所采取的主要措施。【解析】该农场经营类型多样,有种、有养、有加工,属于混合农业。该地交通便利,靠近大城市,农副产品市场广阔,利用沼气作为燃料和照明,可以减少薪柴砍伐、矿物燃料使用量,既节能又环保。【答案】(1)混合农业交通便利、靠近市场(2)3(3)发展多种经营,形成良性农业生态系统,实行综合开发,达到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一、选择题水足迹是指生产商品与服务所耗费的水资源数量,其中本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内部水足迹,他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外部水足迹。下表示意Y国1999年的可更新水资源和水足迹情况。完成1~2题。可更新水资源(109m3/年) 内部水足迹(109m3/年) 外部水足迹(109m3/年)1.7 2.2 6.41.根据资料可知Y国()A.水资源总量丰富 B.属于发展中国家C.水资源严重匮乏 D.水资源利用率低2.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少内部水足迹的是()①发展高效节水农业②进口水密集型产品③出口水密集型产品④修建大型水利工程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解析】第1题,结合表可知,该国所消耗的水资源中,外部水足迹占主体,说明该国水资源严重匮乏。第2题,为减少内部水足迹,一方面应节约用水,减少本国水资源利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外部水资源。【答案】1.C2.A下图是"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完成3~4题。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的变化图3.图中反映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在减少,其直接原因是()①过度抽取地下水②草场普遍超载③人口不断膨胀④城市化进程加快⑤不合理灌溉方式⑥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的加剧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C.①③⑤ D.②④⑥【解析】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首要原因是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盲目开垦荒地、草地,追求耕地面积的扩大导致土地退化严重。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不合理灌溉方式也是导致土地退化的重要原因,城市化进程加快,使非农建设不断占用耕地。【答案】B4.我国耕地占土地资源比重小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众多,人口基数大B.山区多,平地少C.退耕还林工作成效显著D.城市建筑、农村建房乱占耕地【解析】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平原面积只占国土面积的12%,所以山地多,平原少,决定了耕地比重小。【答案】B2015年3月12日是我国的第37个植树节,今年的主题是"美化环境,清新空气"。回答5~6题。5.城市森林的生态效益不包括()A.吸收二氧化碳等气体B.降低风速、吸附飘尘C.增加用材林D.为物种提供栖息地6.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城市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在人类活动支配下,以人为核心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复合体B.城市生态系统由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部分组成C.城市生态系统比自然生态系统对资源的利用效率高D.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能力都较强【解析】第5题,本题主要考查森林的生态功能,增加用材林不属于城市森林的生态效益。第6题,城市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它对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能力都较弱。【答案】5.C6.A读下面图画,回答7~8题。7.此漫画可以用来说明()A.骆驼是由羊进化来的B.草原逐渐进化为沙漠C.物种赖以生存的环境改变是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D.一个物种灭绝后,又有新的物种产生,因此,人们不必担心生物多样性的消失8.针对漫画中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保护和改善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防止进一步恶化B.物种灭绝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人类没有影响,所以可任其发展C.在此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防止沙漠进一步恶化D.图示环境的变化与人类活动无关【解析】第7题,图示反映羊生存于草原环境,而草原一旦被破坏,则只能适宜骆驼的生存,故选C项。第8题,本题需搞清四个问题:一是森林、草地、湿地的破坏导致物种灭绝;二是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表现;三是物种灭绝本来是一种自然现象;四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已经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并结合本题选项,A项正确。【答案】7.C8.A读下面的生态型庭院经济示意图,完成9~10题。9.该模式属于()A.立体栽培型 B.种养结合型C.种养加工型 D.种养加工与能源开发型10.我国不同地区与其农村生态建设重点搭配不正确的是()A.东部沿海地区--以保护土地资源为中心B.松嫩平原--重点建设农牧结合型高产、高效农田生态系统C.黄淮海平原--以水资源高效利用为中心,综合治理旱涝、盐碱D.西北区--保护现有耕地,发展立体种养型林-农-牧复合生态系统【解析】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在种植和养殖的基础上,进行产品加工,因而属于种养加工型。第10题,保护现有耕地,发展立体种养型林-农-牧复合生态系统是我国江南丘陵区及南方山区的农村生态建设重点。【答案】9.C10.D二、综合题11.读下图,分析回答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1)①地区草地退化严重,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②地区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比较严重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③④⑤三个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4)④⑤地区也是我国酸雨影响严重的地区,酸雨对土壤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为该地区酸雨的防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解析】第(1)题,①地区是新疆塔里木盆地边缘绿洲地区,其草地退化的自然原因是深处内陆、山岭阻挡,受海洋影响小,降水少,气候干旱。第(2)题,②处为内蒙古草原地区,过度农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是该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第(3)题,③④⑤分别位于我国山东丘陵、江南丘陵、云贵高原地区,由于过度农垦,土壤侵蚀严重。第(4)题,④⑤地区是我国有色冶金集中地区,酸性气体排放量大,加之降水较多,酸雨危害严重,导致土壤酸化、退化。【答案】(1)降水少,气候干旱(2)过度农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3)土壤侵蚀严重山地丘陵地形,人口密集,过垦严重(4)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肥力降低调整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加大科研力度,积极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限制高硫煤的开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12.积极开发新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东海大桥风电场位于东海大桥以东,将由34台巨大的白色大风车组成,形成一片14平方千米的海上风电示范区,装机容量达100兆瓦,通过海底电缆传回电力,可为10万户家庭提供全部用电,年减排二氧化碳效应相当于5万辆汽车停驶。中国光照资源图(1)按照能源分类,太阳能、风能、水能属于________能源,其中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___。从协调人地关系角度看,人类积极开发新能源的意义有哪些?(至少答出两点)(2)读图回答拉萨和重庆哪个地区更适宜发展太阳能,并结合两地自然条件分别说明理由。(3)分析上海建设东海大桥风电场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了新能源的开发。第(1)题,考查了新能源的意义,不难回答。第(2)题,考查拉萨和重庆两地的太阳能分布情况,拉萨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强度大;重庆位于我国光照资源欠缺区,因为这里阴雨天多,多雾,日照时数少。第(3)题,考查了风力发电站的影响因素,即风力大小、地形、科技、资金、土地的开阔性等。【答案】(1)可再生太阳能与风能新能源多属可再生能源,减少人类对矿物能源的依赖,缓解能源危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2)拉萨位于我国光照资源丰富区,更适宜发展太阳能。拉萨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强度大;重庆位于我国光照资源欠缺区,因为这里阴雨天多,多雾,日照时数少。(3)有利因素:地处沿海地带,受冬夏季风影响;经济基础好,科技研发力量强;可以利用海洋空间,节省土地资源。不利因素:风力资源不稳定。 宜城教育资源网www.ychedu.com
免费第三节 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教案含教学反思设计高二地理
宜城教育资源网免费提供课件、试题、教案、学案、教学反思设计等备课资源。数百万资源,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宜城教育资源网
免责声明 :本站资源版权归原著作人所有,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宜城教育资源网主办 站长:此地宜城 邮箱:yrqsxp@163.com  QQ:290085779